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
曾有幾次向人傳福音,尤其是那些信民間信仰,詢問他們為何信,過年過節、初一十五上供,他們總是說不出所以然,只是說就是家裡過去這樣傳下來,反正多拜就多有保佑,我們會歸類這是一個不求甚解的傳統信仰。然而,如果我們反思自己,我們現在也是有不少這樣的傳統性基督徒,特別是從小就去慣教會,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縱然,人是習慣去了教會,以參加一些活動,縱然沒有去,一旦表格要填寫宗教欄,還是會填寫基督教,然而,是否同樣是一個不求甚解的信仰?這就聯想到路加福音3:2-14施洗約翰對當時傳統是猶太人的信仰挑戰。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呼籲人們悔改並接受洗禮。他所強調的,就是信仰不是靠遺傳,而是每個人都要有與恩典相稱的行為與生活。也就是真正的信仰需要個人的回應和行動,而不是僅僅依靠家族或傳統。信仰不是一個被動的狀態,而是一個需要積極回應的過程,不能僅僅因為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或參加教會活動就認為自己是信徒,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做出決定,並在生活中實踐信仰。
當然,這個前提,就是我們要有真正的悔改的經歷,個人與神之間有個人性的領受救恩,先要有真正的生命,才能由內而外活出真正的生活,不然充其量,只是靠外在行為功德的裝飾,卻沒有真正的內涵。而在這個基礎上,首先,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信仰是否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是已經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比如,我們是否在工作中誠實守信,是否在家庭中關愛他人,是否在社區中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其次,我們需要檢視自己的動機。我們的行為是否出於對神的愛和感恩,還是僅僅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或利益。真正的信仰行為應該是出於內心的轉變,而不是外在的壓力或期待。最後,我們需要不斷地自我反省和成長。信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地檢視自己的行為,並尋求改進。通過禱告、讀經和參加團契來增強自己的信仰,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加福音3:8
主恩滿溢
同工末肢
劉牧師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